jswd
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1-02-19 2215
自我國提出“綠色建筑”理念以來,這一不僅基于健康環保、低碳節能而且重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并正在改變著房地產產業與建筑產業全行業的發展格局。但是,如何進一步將綠色建筑的理念更好、更快并更廣泛地落地,在全國范圍內設計建造更多的綠色建筑,這是現階段綠色建筑推動工作的重點。從中央到地方綠色建筑三個星級評價標識工作分層次的推動,正是這一重點工作的體系基礎。
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體系建設和實施的主要機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的指導下,一直努力把這一工作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并把標識工作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十幾個省市啟動了一二星級評價標識工作。
日前,記者就綠色建筑發展理念、推廣難點、落實重點及要點等行業關心的重要問題,專訪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楊榕,他結合目前的工作闡述了這些行業關心的內容。
綠色建筑意義深遠
記者:我們為什么要推動綠色建筑這項工作?它有哪些深遠的意義?
楊榕:在建筑領域,綠色建筑不僅對國家發展低碳綠色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行業發展和一個具體建筑項目的角度,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對我們許多項目業主、開發商、設計單位所關心的“為什么要發展綠色建筑,到底有什么益處”這樣一個問題的回答,具體可粗略概括為四方面。
第一,它代表了建筑品質的綜合提升。比如,我們在街上買一個綠色食品時,首先想到的是“為什么要買”,因為它綜合代表了安全、健康、生態、環保的理念。實際上,綠色建筑內涵也是這些重要因素在一個建筑上的集中體現,同時又體現了一個建筑的建造者、開發者對建筑內涵、品質和建設理念的理解,也是對自己營造品牌的一種理解。
第二,它是社會對未來建筑發展方向的需求。因為綠色建筑所體現的安全、健康、生態、環保的理念,是當代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不斷有更高追求的理念,這種需求可能有時在短期內體現不出立竿見影的收益來,但是長遠來看一定能為社會、為人們帶來更大的收益。
第三,它是建筑行業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在我國設計企業與建筑企業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參與國際化競爭之時,參與國際競爭的要素除了建筑質量外,在建筑理念方面如何與別人競爭?應該是綠色建筑的理念,因為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共識。
第四,綠色建筑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技術、產品和相關產業迅速發展。這也是被很多實踐所證明了的。研究證明,綠色建筑推動建筑節能、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涉及的產業很多,目前在我國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的發展就帶動了很多國內外上下游技術和產品產業在中國的迅速發展。
如何看待難與不難
記者:從市場上的一些反饋看,大家覺得發展綠色建筑比較難,我們對此該如何理解?如何正確看待綠色建筑的難與不難?
楊榕:大家有時覺得發展綠色建筑很難,其實《綠色建筑
瀝青麻筋是有選有上等的麻筋,浸泡在技術人員研發的一款具有防腐性,瀝青為主要材料的添加劑里面的一款產品。麻筋具有質地輕、強力大、防蟲防霉、靜電少、織物不易污染等特點。瀝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的黑褐色復雜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機液體的一種,呈液態,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瀝青是一種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機膠凝材料。本產品主要用在伸縮縫、沉降縫等填縫材料。本產品施工非常方便,替代了原有的麻煩施工方法。我們一般是桶裝的,只需要采購后,取出來就可以使用。瀝青麻筋主要起防水、防雜物進入沉降縫內的作用,在填塞過程中,應填塞密實、牢固,在材料選用上,要選用優質合格的材料,麻筋為新的未變質的麻筋。
評價標準》中的絕大部分規定,在我國是完全有這樣的技術和產品基礎的。在評價標準里,除了來自強制性條文的控制項以外,在一般項和優選項里,實際上這些規定大多早就存在于我們各個專業領域的相關技術規范里了,并不是制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時新做出來的特殊規定,而是編制這部標準時,把相關標準規范里對于能源利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規定進行了整合,整合到了一個標準里。而且這還是2005年制訂的標準,發展到今天,實踐的水平甚至已經大大超出了這個標準,所以,作為標準本身的要求,達標實際上并不難。
要說發展綠色建筑難,難就難在把所有這些分散在各個領域相關規范中的規定集中在一個建筑(或建筑群)上來體現,專家評審時要把所有這些標準集中到一個項目身上評價,這才是綠色建筑難之所在。
所以關鍵是對綠色建筑要進行集成設計。在評價綠色建筑的標準中,我們分了3個星級,達到三星的確不容易,但達到一二星級并不難。當初在制定這個標準時,專家們也是經過再三討論,通俗地說,一二星標準的理念就是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再稍微多做一點、多集成一些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標準。因此說,綠色建筑不是“陽春白雪”的概念,根據現有標準,應該有一批項目可以通過略微優化設計就能達到現行綠色建筑標準。
提前規劃 深入推動
記者:如何規劃設計綠色建筑?
楊榕:綠色建筑要努力實現“因地制宜,節能為本”、“技術整合,全面發展”、“設計優化,運行高效”的發展要求。具體需要做五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發展綠色建筑要從頭策劃,前期的策劃和規劃極其重要。策劃是前提,它解決綠色建筑的總目標問題。第二,做好技術方案的集成,既體現方案的先進性,又體現地域的適用性和技術的適用性。不僅是可再生能源方面,選址、節水、節能、材料、暖通等方面都需要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咨詢機構的共同努力。第三,在設計階段,要體現各專業的有效溝通與配合。過去由于我國的設計咨詢單位的一些傳統,導致專業分工的分割,而綠色建筑恰恰需要各專業的充分溝通與配合,最后才能體現總體的成效。第四,我們如何綜合運用好現有綠色技術和產品。通過這些年國家推廣節能減排,這方面的技術和產品層出不窮,但是如何整合到一個項目上,這需要各單位對現有技術、產品的特點與適用性全面了解。第五,要注重運行階段的問題。實踐證明,設計好、施工好并不代表運行好,設計只是基礎,運行是檢驗效果的重要環節。
記者:在推動綠色建筑方面,地方今后還應在哪幾個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
楊榕:第一,特別要做好能源使用的計量工作,例如對采暖和空調認真、細致、有效地計量,才能真正提高運行能效;第二,研究制定適用于地方的綠色建筑標準,國標里有一些規定可能在某些地區是不太適用的,可以結合本地實況與綠色建筑要求來完善;第三,研究適用于本地的綠色技術和產品;第四,地方更應結合國家要求來制定鼓勵政策和激勵措施,更多地體現引導、鼓勵綠色建筑發展的理念。國家標準可能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需要地方用當地的實踐和智慧來解決問題,一二星評審也需要地方專家的智慧來自行解決很多具體評價難點。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