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wd
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3-08-15 3010
沉降縫的防水處理方法有很多種,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目前常用的沉降縫防水處理方法包括:
1、瀝青防水處理:采用瀝青涂層或瀝青紙等材料,在沉降縫邊緣形成一層防水層,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從縫內滲透出來。
2、水泥防水處理:將水泥混凝土表面鑿毛,并在裂縫處涂上防水涂料,形成一道堅固的防水層。
3、縫內填充防水材料:采用防水材料填充沉降縫,形成一層隔離層,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滲透出來。
4、安裝密封材料:在沉降縫兩端安裝密封材料,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水層,可以有效防止水滲透。
為了避免房屋產生不均勻沉降,并在地基較弱、相鄰部分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異較大的情況下,設置沉降縫是非常必要的。沉降縫應該被安裝在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薄弱部位開裂,確保房屋的穩定和安全。
建筑物可以通過沉降縫劃分成多個獨立單元,每個單元都能自由進行沉降。與伸縮縫相比,沉降縫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從建筑物基礎一直延伸到屋頂。沉降縫的寬度取決于地基性質和建筑物的高度。沉降縫的結構與伸縮縫基本相同,但在蓋縫的處理上,必須確保相鄰的兩個獨立單元能夠自由進行沉降。
在磚混結構中,沉降縫兩側建筑的基礎通常采用兩種方案:
1、采用挑梁基礎設計方案,一側墻的基礎按照正常設置方式進行,而另一側的縱墻則由懸挑的挑梁來承擔,同時還設置了基礎梁和輕質隔墻來支撐梁端。
2、為了確保每個獨立單元都有縱橫墻封閉聯結,我們采用了雙墻方案,在沉降縫的兩側都設置了承重墻。這種結構整體性好。當兩承重墻之間的距離較小時,為了克服基礎的偏心受力,我們可以在平面布置上采用兩排交錯設置的獨立基礎,上面放置承墻的基礎梁。沉降縫不僅起到伸縮縫的作用,而且在同一個建筑物內可以合并設置,但是伸縮縫不能替代沉降縫。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沉降縫通常采用雙柱懸挑梁或簡支梁的方法。
沉降縫與伸縮縫的區別在于,除了屋頂、樓板和墻身之外,基礎部分也需要斷開,以實現相鄰部分的自由沉降,互不干擾。沉降縫的寬度應根據建筑物的層數確定,當層數超過五層時,寬度不應小于120mm(12厘米)。
沉降縫不僅需要貫通上部結構,還需要貫通基礎本身。在設計沉降縫時,需要考慮縫兩側結構非均勻沉降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響。對于抗震縫和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以不設置縫,但連接處需要加強。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設計。

設置原則
1、建筑物平面的拐角處。
2、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高度和荷載存在明顯差異。
3、適當地選定高層建筑的位置。
4、地基土的壓縮性存在明顯的差異。
如果建筑物基礎類型不同,但交界處的基礎持力層類別基本相同且為素混凝土基礎,我認為可以不必劃分基礎。因為素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較弱,即使發生不均勻沉降,也不會對變形縫兩側的建筑物造成太大影響。
設置目的
設置沉降縫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結構物因為荷載或地基承載力不均勻而出現不均勻沉降,導致多處不規則裂縫產生并破壞結構物。通過設置沉降縫,可以限制結構物出現整齊且固定位置的裂縫,并提前對沉降縫進行處理。如果出現不均勻沉降,可以將其限制在沉降縫處,有利于保證結構物的安全、穩定以及防止滲漏(防止管道內水流滲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內,造成土壤浸泡松軟)。
位置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與端墻、翼墻、進出水口急流槽交接處必須設置沉降縫,但無圬工基礎的圓管涵僅于交接處設置沉降縫,洞身范圍不設。具體設置位置視結構物和地基土的情況而定。
1、洞身沉降縫
通常,在每隔4至6米的位置上設置一個基礎涵洞。但是,對于沒有基礎的涵洞,只需在洞身涵節與出入口涵節之間設置一個。縫寬一般為3厘米。同時,在兩端與附屬工程連接處也各設置一個。
2、其它沉降縫
無論地基土質發生何種變化、基礎埋置深度不同、基礎荷載對地基的影響發生較大變化的地方、基礎填挖交界處、以及使用填石墊高基礎的交界處,都應該安裝沉降縫。
3、巖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于巖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設沉降縫。
4、斜交涵洞
對斜交涵洞洞口的施工要求如下:對于正斜交涵洞洞口,沉降縫應垂直于涵洞的中心線;對于斜斜交涵洞洞口,沉降縫應與路基的中心線平行;然而,對于拱涵和管涵,沉降縫應始終垂直于涵洞的軸線。
施工方法:沉降縫處理。

沉降縫的施工要求是確保構造物兩側可以自由沉降,并且能夠有效防止水分滲漏。因此,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以下是沉降縫的具體施工方法:
1、基礎部分
可以保留在原先的基礎施工中安裝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用作防水材料。如果在基礎施工中沒有使用木板,則可以使用粘土填充并壓實,然后在流水面的邊緣填塞1:3水泥砂漿,深度大約為15cm。
2、涵身部分
外側縫隙采用用熱瀝青浸漬的麻筋填充,深度大約為5厘米,而內側則使用水泥和砂漿的1:3比例填充,深度約為15厘米,具體厚度取決于沉降縫處的工程要求。如果縫內填充過多,可以同時使用瀝青麻筋和水泥砂漿進行填充,如果填充過厚,也可以先用黏土填充中間部分。
3、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的端面應該是整齊和方正的,基礎和涵洞的上下部分不應該交叉,而是應該貫通,嵌塞物應該被緊密填實。
4、保護層
對于所有類型的基礎襟邊,包括有圬工基礎涵洞和無圬工基礎涵洞,都應該在周圍設置厚約20cm、頂寬約20cm的粘土保護層,以防止沉降縫。然而,對于無圬工基礎涵洞,可以考慮使用厚度為10至20cm的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作為保護層。
防水處理方法用于沉降縫。
先安裝橡膠止水帶,然后進行澆筑砼,接著粘貼止水條,再涂刷防水涂料,加上涂料保護層,最后施加SBS卷材防水層。
1、在施工之前,需要先對止水帶進行裁剪和連接處理。裁剪可以使用剪刀或美工刀進行。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必須確保止水帶連接接頭粘接良好。
2、鑒于橡膠止水帶是一種柔性產品,使用時應確保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整,且不要讓止水帶出現翻滾、扭結等現象。一旦發現扭結不展開的情況,應立即進行調整。在固定止水帶時,要注意防止其偏移,以免造成單側縮短,從而影響止水效果。
3、在施工過程中,應當注意控制澆筑時施加的沖擊力,避免力量過大導致橡膠止水帶破裂。一旦發現破裂情況,應立即進行修補,否則當橡膠止水帶在接縫處變形并受到水壓時,其抵抗外力的能力將大大降低。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必須進行充分的震蕩,以確保止水帶與混凝土的良好結合,以免影響止水效果。
4、在上一段澆注工序完成并且硬化干燥后,清理干凈,并利用止水條的自粘性,直接粘貼在施工縫界面上。
5、對JS進行兩次涂刷防水涂料。
6、防水層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水泥砂漿保護層的施工。保護層的施工計劃是,在防水層施工完成并固化后,立即進行2cm厚的水泥砂漿找平層的施工,施工完成后進行終凝,并進行水養護。
7、進行SBS卷材層的施工。

以下是今天的文章內容。感謝大家的閱讀和觀看。如果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幫助,歡迎隨時與我聯系。謝謝大家!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