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wd
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0-12-25 1874
1 地下室混凝土墻裂縫的特點
1.1 橫向裂縫少,絕大部分裂縫呈豎向,凡地下室墻長兩端附近裂縫較少,墻長中部裂縫較多。
1.2 裂縫數量較多,寬度一般不大,超過0.3mm寬的裂縫很少見,大多數縫寬度≤0.2mm。
1.3 當地下室外部回土完畢后,裂縫會有少量的滲水或潮濕。
1.4 每條裂縫絕大部分呈豎向形,且很大部分與墻高成正比,兩端慢慢變細而消失。
1.5 當溫度突然變化很大,而混凝土又剛拆模在養護不到位的情況下,裂縫很容易出現。
1.6 隨著時間裂縫發展,數量增多,但縫寬加大不多,發展情況與混凝土是否暴露在大氣中和暴露時間的長短有關。
2 造成裂縫的主要因素
2.1 設計原因,而設計原因中又有幾種原因,不外乎樁基,配筋、地質等。一般高層柱,樁布置與上部荷載不對稱時,容易形成沉降縫,或當地質情況不理想而沒有采取適當措施或采取措施不適當時也會形成沉降縫,或當配筋按照構造布置而不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定》(GBJ10-89)中所正確采取的伸縮縫距離時,裂縫也易出現。
2.2 施工中的原因,當施工過程中對墻體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原材料中塌落度控制差,或采用過期的UEA微膨脹劑,施工中又任意加水,都會導致混凝土水縮形成裂縫。另外當過早拆模或氣溫驟然變化時,養護不到位,導致溫差也是容易形成裂縫的原因之一。
2.3 地下室墻長期暴露的原因這類薄而長的結構對溫度、濕度變化較敏感,常因附加的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墻體開裂。同時還應注意,設計時地下室墻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內結構考慮,即伸縮縫最大間距為30m。實際施工中很難做到墻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頂板,因此實際工程應取最大伸縮縫間距20m.這也是地下室墻裂縫普遍的一個因素。
2.4 爛尾樓工程,這種薄而長的墻體相對比較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常因附加的溫度應力導致墻體開裂。
2.5 使用不當,當投入使用后,裝修裝飾時隨意在混凝土墻上開口鑿洞,造成應力集中而導致墻體開裂。
3 預防地下室混凝土墻體開裂的幾點建議:
3.1 設計方面
3.1.1 要嚴格按照設計規范中所規定的伸縮縫間距設置伸縮縫,個別地區應根據氣候溫差可根據經驗減小伸縮縫間距。
3.1.2 對樁基礎以及地質情況要進行仔細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準確、穩妥的處理方案,避免因地質與荷載所引起的不均勻沉降。
3.1.3 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設置后澆帶,以減小混凝土收縮應力。
3.1.4 加強鋼筋的配置,尤其是水平筋,水平筋保護層適當調小些,防裂鋼筋的間距適當調小,盡可能采用小直徑鋼筋小間距布置的方法,同時要考慮溫度收縮應力的變化而加強鋼筋。
3.2 材料方面
3.2.1 水泥宜用低水化熱,鋁酸三鈣含量較低,細度不過細、礦渣含量不過多的水泥。
3.2.2 砂石采用中粗砂,含泥量小,石子采用粒徑較大的連續級配、級配良好、含泥量不超過1%的碎石或卵石。
3.2.3 摻減水劑,從而減少混凝土用水量。
3.2.4 摻入微膨劑,配置成補償收縮混凝土,國內常用摻10%-15%的UEA或多或少10%左右的AEA。
3.2.5 摻用適當的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熱的溫升。
3.3 施工方面
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質量,除控制混凝土制備和運輸中的質量外,還要注意混凝土澆筑時防止離析,振搗是否密實,以免墻內因混凝土薄弱而產生裂縫。
冬季施工或氣溫低的地區不采用鋼模板而采用木模,充分濕潤,以利保濕和散熱。
拆模時間要嚴格控制,同時注意溫差大時或天氣嚴寒時注意使用覆蓋物并及時養護。
3.4 材料方面
水泥:宜用低水化熱、鋁酸三鈣含量較低、細度不過細,礦渣含量不過多的水泥。
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石子宜用粒徑較大的連續級配、級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的碎石或卵石。
摻減水劑,以減少混凝土用水量。
摻人微膨脹劑,配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國內常用摻10%-15%UEA或l0%左右的AEA.摻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熱溫升。
4 常用的四種處理方法
4.1 表面涂抹法
常用材料有環氧樹脂類、氰凝、聚氨酯類等。混凝土表面應堅實、清潔,有地表面根據材料要求還要求干燥。以涂抹環氧樹脂類為例,重點是現清理要清理的混凝土表面,再用丙酮或酒精和二甲苯清洗,等干燥后用毛刷來回涂刷環氧漿液,每隔幾分鐘就刷一次,一直使涂抹的厚度達到1mm左右。根據國外的相關報道這種處理方法的環氧漿液滲入的深度最多可達80mm左右,對防止滲漏很有效果。
4.2 表面涂刷加玻璃絲布法
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涂膜或環氧樹脂膠料加玻璃絲巾。以前者為例,其施工步驟要點如下。將聚氨酯按甲乙組分和二甲苯按比1:1.5:2的重量配合比攪拌均勻后,涂抹在基層表面上,要求涂層厚度均勻,涂完第一遍后一般需要固化5h以上,基本不粘手時,再涂以后幾層。一般涂到5層左右,總厚度大于1.5mm,如加玻璃絲布,一般加在2-3層間,處理時應注意玻璃絲布宜用非石蠟型,否則要做脫蠟處理。環氧樹脂膠結料應經試配合格后方可使用。被處理表面要堅實、清潔、干燥均勻涂刷環氧打底料,凹陷不平處用膩子修補填平,自然固化后粘貼玻璃絲布1-3層。
4.3 充填法
使用風鎬、鋼釬或切割機將裂縫擴大,形成v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凈后分層壓抹環氧砂漿或水泥砂漿、瀝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種成品堵漏劑等材料封閉裂縫。當修補的裂縫有結構強度要求時,宜用環氧砂漿填充。
4.4 灌漿法
灌漿材料常用的有環氧樹脂類、甲基丙烯酸、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酯等。其中環氧類材料來源廣,施工較方便,建筑工程中應用較廣;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擴散能力強,不少工程用來修補縫寬大于0.05mm的裂縫,補強和防滲效果良好。環氧樹脂漿液和甲基丙烯酸酯類漿液配方可參考《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灌漿方法常用以下兩類:一類是用低壓灌入器具向裂縫中注入環氧樹脂漿液,使裂縫封閉,修補后無明顯的痕跡:另一類是壓力灌漿,壓力常用值為佳0.2-0.4Mpa。但在實際處理地下室混凝土裂縫時,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效果更好更明
瀝青麻絮是將麻絮和有本公司的技術人員研發的一款具有防腐性瀝青為主要材料的添加劑里面的一款產品。瀝青及添加劑加熱溶解后與麻絮混合拌和均勻,作為道路結構物沉降縫、伸縮縫的填縫材料。主要用于作道路結構物沉降縫、伸縮縫的填縫材料等工程的建設。本產品施工非常方便,替代了原有的麻煩施工方法。我們一般是桶裝的,只需要采購后,取出來就可以使用。主要起防水、防雜物進入沉降縫內的作用,在填塞過程中,應填塞密實、牢固,在材料選用上,要選用優質合格的材料,麻絮為新的未變質的麻絮。
顯,這種類似的工程實例較多。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
[2]《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
Demand feedback